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主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信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创新培养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时间:2015-05-15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

 

为适应厦门大学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在学院全方位大力发展及“人尽其才,人适其岗”要求的背景下,实验示范中心围绕“实验教学”、“实践创新”、“科研及科研辅助”、“实验平台设备管理”、“对外辐射与服务”五大工作职能进行人事、教学创新、资源管理体系改革。同时,随着2011年学校全面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改革举措,原有的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构建适合新发展要求的良性循环体系,不断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地位、能力和作用,多方位、多层次改革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教学培养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
    实验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进行了全面、深入、较为彻底的学生创新实验教学培养体系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体制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彻底、全面的人事改革
此次学院人事制度改革既面对遗留问题,同时又面临发展问题。如何较好地解决,关系到学院能否实现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一切事物,人是根本,纲举才能目张。实验中心许多问题都与人有关,与制度有关。这次人事改革实现了“人尽其才,人适其岗,人人有岗”的积极的和谐局面,同时又在根本上改变了实验中心的现状,打破了原有既定思维和惯性,使中心走上了一条积极向上的路。
改革完成了不同系列间教师的转岗,9位责任心强,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转入工程技术系列,使缺乏活力的工程技术系列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新的动力,为创新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厚实的师资基础;
改革完成了实验中心资源整合与工程系列岗位的定岗定编,围绕实验示范中心五大工作职能,确立了工程系列的实验教学、科研、实验教学与科研辅助并重的三个类别岗位。结合新的岗位职数与要求,进行了新的定编定岗,实行全员下岗,重新竞聘上岗,择优选岗。整合了平台、实验室资源,构建了“公共电子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专业特色平台”、“学生创新平台”四个教学实践平台;
    改革完成了三类工程技术系列岗位职责与任职细则及相关管理条例制定工作。细则引导性明确,具有方向性。其目的是要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在示范中心需要发展的方面做出贡献。
   
二、在队伍建设方面,实现了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师科研团队的真正融合
为了逐步改变现有的工程技术系列人员与科研分离的状况,实现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师科研团队的融合,真正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实践和实验教学指导水平,多渠道、多层面完成本科专业特色的凝练和建设工作,实验中心45岁以下的工程技术人员全部被聘为实验教学与科研辅助并重岗位,要求只需要承担60%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另外40%工作量必须加入教师科研团队,参加科研活动。构架了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学、科研的一体化结构。
   
三、探索了长效、稳定、多元的学生创新实验教学培养体系建设
    实验中心坚持围绕“本科实验教学”、“本科实践与创新”、“科研及科研辅助”、“实验平台设备管理”、“对外辐射与社会服务”五大职能开展工作。具有“稳定、持续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学生创新示范工程体系与内涵建设”、“专业实验室特色的凝练与建设”三大重点工作。具有“实验示范中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创新工作的亮点凝练与建设”、“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与科研的发展”、“国家示范中心辐射作用与对外服务”四项核心任务。简言之,就是“三四五”:三个重点,四项任务,五大职能。
    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了长效、稳定、多元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在以下七个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1、2012年首次引入学科入门诱导实验
围绕学科入门诱导性实验,探索如何提高一年级本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免费为每个学生提供企业赠与的便携式基本测试工具和系统开发系统,要求他们完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作品。通过做事希望他们更直观地了解信息类专业内涵,实现动手先于理论传授,带着问题学习的一次教育实践尝试。
2、C语言程序设计实现教学与实验同步
改革C语言程序课程,逐步实现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设置大量机上练习,完成同试卷、同时间考试,以此要求为牵引,示范中心大力整合平台资源,实现了450名学生同时上机考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编程能力。
3、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围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验示范中心有针对性开设全校性创新实验课程,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完善了单元课程与创新活动的融合。同时,以示范中心创新平台牵头,组织成立“南强电子信息创新”学生科技社团,基地设在创新平台,以便发现和长线培养有潜力的学生,实现创新队伍以老带新,逐步建立一支梯队合理、能力优秀、具有战斗精神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完善了学生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了激发兴趣--纳入团队--以老带新--跟踪培养--理论实践结合的体系,使学生在科技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等方面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4、与学生合作,研制开发系列创新性的综合设计实验设备
通过长期科研与竞赛,电子信息国家级示范中心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一起研制开发了集基础、设计和创新为一体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箱。如电子创新实验箱、基于FPGA的通信原理实验箱、软件无线电实验箱、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DSP技术实验箱。学生能和老师一起从事科研开发工作,真正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学以致用。同时,高水平的学生也成为了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形成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培养体系。
5、将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和管理体系化
    有规划、有目标、有要求地开展了专任教师与本科生合作进行科研立项、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和研究。近三年来,在国家质量工程中的学生创新、创业立项中,我院学生每年立项数基本保持在学校立项总数的25%左右,形成了一种信息学院学生竞相搞科研的良好风气。通过不同层次的创新实验实训锻炼,学生们通过创新和创业等项目逐渐在创新基础知识、创新专业技能、创新方法等方面得到深化和提高。
6、学生校内外实训体系建设
通过电子信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推动,先后与各大企业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为计算机与自动化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校内外实训,如何提高实训质量?针对不同企业特点,积极沟通,设置了能反映企业特点的课程--设计--实践和校内校外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训体系。
7、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以学院学生课外学术和科技活动创新平台为依托,结合学院传统的“数字校园行”、“我与金牌有个约会”、“海韵学术节”等系列活动,开展深入的学生科技创新宣传活动,其影响力在全校范围内不断扩大。
   
四、在基础条件建设方面,有效利用资源,实现创新平台24小时开放
    克服重重阻力,通过实验室有效重组,腾出海韵教学楼4间共450平米的实验室建设开放式“学生创新平台”基地,安排了10位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平台服务。同时,在学校2014年修购计划中,即将准备投入120万元用于“学生创新平台”建设。至此,人、财、房全部具备,学院真正拥有了一个可依托的、能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创新实体基地。
 
当今高校,发展与改革是趋势,势在必行,不可阻挡。2013年是国家级实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多项重大改革的一年,全方位地取得了许多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学生创新培养体系改革方面。在改革进程中,即存在机会,也面对挑战。我们相信,实验中心一定能把握机会,迎接所面对的挑战,做好、做实我们的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良好的开端,使得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这一点。我们要乘这次改革的东风,使实验中心在不久的将来,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学院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