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简介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英文全称: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ACM-ICPC或ICPC)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主办的,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赛事的主要赞助商是IBM公司。
在赛事的早期,冠军多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获得。而进入1990年代后期以来,俄罗斯和其它一些东欧国家的大学连夺数次冠军。目前,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分别在2002、2005、2010三夺全球总决赛冠军,浙江大学代表队则在2011年荣获全球总决赛冠军。这也是目前为止亚洲获得全球总决赛冠军仅有的两所高校。赛事的竞争格局已经由最初的北美大学一枝独秀演变成当前的亚欧对抗局面。
简要规则
ACM-ICPC以团队的形式代表各学校参赛,每队由至多3名队员组成。每位队员必须是在校学生,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并且每年最多可以参加2站区域选拔赛。
比赛期间,每队使用1台电脑需要在5个小时内使用C、C++、 Pascal或Java中的一种编写程序解决7到13个问题。程序完成之后提交裁判运行,运行的结果会判定为正确或错误两种并及时通知参赛队。而且有趣的 是每队在正确完成一题后,组织者将在其位置上升起一只代表该题颜色的气球,每道题目第一支解决掉它的队还会额外获得一个“FIRST PROBLEM SOLVED”的气球。
最后的获胜者为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每道试题用时将从竞赛开始到试题解答被判定为正确为止,其间每一次提交运行结果被判错误的话将被加罚20分钟时间,未正确解答的试题不记时。
与其它计算机程序竞赛相比,ACM-ICPC的特点在于其题量大,每队需要在5小时内完成7道或以上的题目。另外,一支队伍3名队员却只有1台电脑,使得时间显得更为紧张。因此除了扎实的专业水平,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心理素质同样是获胜的关键。
竞赛特点
1.参赛队伍最多由三名参赛队员组成。
2.竞赛中命题10题左右,试题描述为英文,比赛时间为5个小时,前四个小时可以实时看到排名,最后一小时封榜,无法看到排名。
3.竞赛可以使用的语言:C++、C、Java、Pascal。
4.重点考察选手的算法和程序设计能力,不考察实际工程中常用的系统编程,多线程编程等等;
5.选手可携带任何非电子类资料,包括书籍和打印出来的程序等,部分赛区会对选手携带的纸质资料做限制。
6.评委负责将结果(正确或出错的类型)通过网络尽快返回给选手,除此之外不提供任何额外帮助;
7.每个题目对应一种颜色的气球,通过该题目的队伍会得到对应颜色气球。每道题目第一支解决掉它的队还会额外获得一个“FIRST PROBLEM SOLVED”的气球。
我校参赛情况
厦门大学自2003年组队参赛至今,获得了3金10银的好成绩,并于2007年晋级世界总决赛。每年的5月份左右由计算机系举办一次厦门赛区的选拔赛,希望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的,有志于提高自身计算机编程水平的同学踊跃加入到这项赛事中来。这项赛事对于提高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提高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等多项综合能力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